發布時間:2025-04-27 17:09:36 瀏覽量:
水性丙烯酸木器烤漆為什么容易起泡?
01
水性丙烯酸木器漆在烤漆過程中容易起泡,主要與體系特性、生產工藝、施工環境等多重因素相關。以下從核心原因、影響機制及典型場景展開分析:
一、生產與施工工藝因素
高速攪拌與分散:
研磨顏料時高速攪拌(如轉速高)會劇烈卷入空氣,形成微米級氣泡。若未進行真空脫氣處理,氣泡會殘留在漆液中,烤漆時受熱膨脹破裂。
稀釋比例與順序錯誤:
水加入漆液中時易產生湍流(類似 “沖咖啡” 現象),正確順序應為漆液緩慢倒入水中并低速攪拌,否則會引入更多氣泡。
環境濕度與溫度:
濕度高時,水分揮發受阻,氣泡滯留時間延長;
低溫環境(<10℃)下,漆液黏度高,氣泡難以遷移到表面逸出。
涂裝方式與膜厚:
噴涂時噴槍壓力過高或距離基材過近,會使漆液霧化時卷入空氣;
單次涂裝膜厚過厚(如>50μm),底層水分需更長時間揮發,氣泡易在固化前聚集。
升溫速率過快:
從常溫直接升至 120℃以上(如 10 分鐘內),水分急劇汽化產生大量蒸汽壓,沖破未完全固化的漆膜形成氣泡(類似 “水煮” 現象)。
預烘時間不足:
未設置低溫預烘階段(如 60℃×10 分鐘),直接高溫烘烤會導致表面快速成膜,封閉底層氣泡排出通道。
木材含水率過高:
木材含水率>12% 時,烤漆過程中水分從內部遷移至表面,與漆液中的水分共同揮發,加劇氣泡產生(尤其松木、橡木等多孔材)。
基材表面油污或粉塵:
未徹底清潔的油脂(如木工膠殘留)或粉塵會降低漆液潤濕性,形成局部 “空穴”,氣泡易在此聚集。
木材表面能低:
部分木材(如紅木、胡桃木)表面含蠟質或油脂,表面能低于 30mN/m,漆液難以充分潤濕,導致空氣被包裹在漆膜與基材之間形成氣泡。
底漆與面漆兼容性差:
底漆未完全干燥就涂面漆,溶劑滲透導致底漆溶脹,釋放出的氣體引發氣泡(如水性底漆 + 溶劑型面漆的 “咬底” 現象)。
02
丙烯酸木器烤漆消泡劑——2325
MONENG®2325:是一款聚醚改性有機硅聚合物消泡劑,攪拌均勻后使用,涂刷前添加最佳,使用前按比例添加,具有低縮孔,高效消泡,久抑泡的特點,添加后的水性丙烯酸木器烤漆,能有效避免傳統硅類消泡劑常見的 “縮孔”“油斑” 等漆病。
水性丙烯酸木器烤漆消泡劑的作用
03
水性丙烯酸木器烤漆消泡劑的核心作用是精準解決水性漆在生產、施工、烤漆全流程中的泡沫問題,同時保障漆膜外觀與性能不受影響:
場景:
在漆液生產過程中,高速攪拌或研磨顏料時,空氣被劇烈卷入形成大小氣泡,若未及時消除,會導致:
顏料分散不均勻(氣泡吸附在顏料顆粒表面,阻礙潤濕);
使漆液體積膨脹,灌裝量產生誤差。
作用機制:
消泡劑中的硅氧烷成分迅速吸附在氣泡膜表面,通過 “橋連 - 拉伸” 作用破壞膜彈性,使氣泡在 5-10 分鐘內破裂,恢復漆液正常黏度。
場景:
噴涂、滾涂或淋涂時,漆液與空氣接觸面積增大,易產生微泡(類似啤酒泡沫),尤其在:
噴槍壓力過高導致漆液霧化時卷入空氣;
漆液稀釋比例不當,表面張力失衡。
作用結果:
濕膜表面無泡沫堆積,流平時間縮短 30%;
避免 “氣泡拖尾” 現象(氣泡破裂后形成的絲狀物,干燥后成膜缺陷)。
關鍵作用:
高溫下持續破壞氣泡膜,使水分以蒸汽形式均勻逸出;
延長漆膜開放時間,確保底層水分完全揮發后再固化,避免 “假干” 現象。
消除可見缺陷:
針孔
橘皮紋
縮孔
光澤度保障:
消泡后漆膜表面平整度提升
附著力提升:
消泡后漆膜附著力大大增強(不會脫落)
減少停機時間:
在自動化生產線應用中,消泡劑抑制泡沫堵塞噴槍或過濾系統,將連續作業時間延長,產能直接提升。
降低材料浪費:
減少次品率,節約返工成本(含人工、涂料、能耗)等方面
擴大施工窗口:
不管是在濕度還是溫度的臨界環境下仍能有效消泡,減少因環境波動導致的停工待料,提升產量